在贵州乌蒙山腹地的煤化工园区,银白的反应塔巍峨耸立,一个忙碌的身影常年穿梭于管廊塔罐间。他凭借“火眼金睛”化解生产难题,以创新思维攻克行业痛点,用匠心培育技术新秀——他就是贵州黔希化工净化厂三级技能师陈燕忠。这位扎根煤化工十余载的一线工匠,从宁夏到贵州点石策略,从主操到技能大师,在黔贵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化工人的奋斗篇章。
扎根一线的“技术尖兵”
2012年,陈燕忠从北方民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后,入职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担任低温甲醇洗主操,参与年产120万吨甲醇装置原始开车。后来,他选择回到贵州家乡,投身黔希化工年产30万吨乙二醇装置原始开车。
在团队协作下点石策略,黔希化工创下四项全国业内“第一快”:36天实现空分装置单试到产出合格氮氧;24天实现空分出氧氮到气化炉投料;从最后一批催化剂进场到出产品仅用15天时间;从气化炉点火到产出产品仅用6天时间。
两段“原始开车”的淬炼,让陈燕忠练就过硬本领,被称为“行走的技术规程”。他坚持业余时间查阅论文书籍,先后荣获贵州省化工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、毕节市“高级工匠”、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、贵州省技术能手及煤炭行业“技能大师”等荣誉。
技术攻坚的“破壁先锋”
“化工生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创新。”陈燕忠牵头开展多项技术改造:《基于稳定生产下绝热变换催化剂寿命延长的应用研究》解决了催化剂超温失活、更换周期不匹配等问题;《气体净化冷凝液废热综合回收利用及研究》等项目实现低温热量回收;《离心机组防喘振线实测改造》实现设备全自动运行点石策略,降低能耗与操作风险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让公司年降低生产成本3700余万元。
这些项目还积极推动了“精深用矿”和绿色发展,其中《气体净化冷凝液废热综合回收利用及研究》获河南能源科技创新三等奖,《基于稳定生产下绝热变换催化剂寿命延长的应用研究》获黔希化工科技创新二等奖。
截至目前,陈燕忠已获授权专利4项,发表论文2篇,领衔的创新工作室于2024年被命名为“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,团队累计发表论文7篇,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、发明专利1项。
薪火相传的“匠人导师”
“传帮带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,而是要培养创新思维。”陈燕忠创新推出“小课题”培训模式,将现场、主控室、微信工作群作为教学阵地,带动分厂形成全员学习氛围,该培训模式得到公司内部推广。
在他带领下,工艺一班获2023年“万华杯”优秀班组,班长朱兴令获“优秀班组长”,2人在河南能源技能大赛中获“技术能手”;贵州豫能竞赛中,分厂成员获“金牌班组长”“首席员工”“技术标兵”等称号。他还为榆林化学、梅花生物等企业培训生产骨干,助力多家企业一次性开车成功,两次荣获河南能源“优秀大学生导师”。
“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,就是对‘制造强国’最好的回答。”陈燕忠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,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传统产业向智慧制造跨越的足迹,更看到新时代工人的奋斗底色。
(杨雨涛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陆应霞)点石策略
财富牛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